9 月 22 日晚,廣州泰和腫瘤醫院院長錢朝南教授受邀前往中山大學參加中山大學護理學院第 22 屆“走進護理”專業論壇活動,為 300 余名學生帶來題為“心理成長之路與醫學人文實踐”的主題演講。
錢教授首先介紹了成年人心理成熟的六個特征:善于理性思考;善于制定目標并加以實施;有能力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積極應對挑戰;以非防御性心態參與開放性的討論;以及良好的自控能力。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業界更強調惻隱之心、努力工作、敬業精神,以及通過淵博的知識為自己帶來專業自信、謙卑的心態和對醫學充滿激情。錢教授緊接著指出了成功醫學家的品質,深度分析了自我激勵、交換富裕資源、善解人意、善于變通但不違反原則以及合理利用時間的優秀品質和個人能力。這些講解對于可塑性極強的護理學院學子們頗有啟發性。
有關醫學人文的實踐案例,錢教授討論了“醫院建筑設計中的人文關懷、就醫環境中的人文關懷、就醫流程的人性化處理、激勵患者的斗志的方法、引導家屬積極應對困難、引導有關生命意義的討論”六個方面,與大家共勉。
1醫院建筑設計中的人文關懷
錢教授將其多年前參觀國外醫學中心的經歷與同學們分享,討論先進的醫院建筑設計如何融入人文關懷。
例如:
① 病房的餐飲不定時,可以隨時訂餐,半小時內送到。患者和陪護人都可以訂餐。如病人需要計算攝入量,營養師會主動介入、主動監督;
② 手術室和 ICU 病房的病床可以轉動 360 度,病人可選擇看著墻外的風景做手術,也可以選擇背對玻璃窗;
③ 現代化的病房設計及人性化的住院服務 每張病床均能自動檢測患者體重,因此不必勞煩病人;
④ 手術室和 ICU 的聲控系統:醫生通過聲控來調整手術床、 手術室和無影燈的光線、攝錄像系統、影像學檢查圖像的顯示、以及電話呼叫;
⑤ 每間病房的每種耗材的存放位置完全一樣,方便護理。
2就醫環境中的人文關懷
錢教授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為例,在地下放療中心的多處墻上布滿色彩鮮艷的畫作,在就醫大廳擺上鋼琴,并不時邀請愛心人士前來舉辦慰問演出,員工們甚至還為患者舉辦抗癌音樂會……這些努力都營造了人性化的就醫環境,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地下放療中心中庭有一個立柱,兩側掛著三幅巨大的油畫。畫面的黃色背景可以增加食欲,而抽象的樹干由遺傳密碼DNA 序列構成。該立柱被命名為生命支柱。
3就醫流程的人性化處理
錢教授分享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開發的“中腫掌上就醫” APP,患者可以在該 APP 上自助辦理入院、出院、預約復印病歷等,原來辦入院需要 1-2 小時的排隊等候、多次上下電梯辦理手續,現在幾分鐘就可完成,深受患者好評。
4激勵患者的斗志,妥當處理負面情緒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設立了專職心理護士。這些護士參與查房、通過會談甄別出有心理問題的患者,主動提供心理干預,并對患者提供身心健康教育。每逢特殊的節假日,鼻咽科的護士們會舉辦分享會等活動,將廣大患者聚在一起,分享抗癌經歷,給彼此打氣。醫護人員也會給患者寫便利貼,鼓勵患者積極與病魔作斗爭。
患者之間通過愛心貼傳遞了鼓勵彼此的話語
曾經有醫學生問錢教授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死亡不可避免,為什么我們還要積極施救?錢教授說:“雖然所有的“生”都伴隨著“死”,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讓生命的過程充滿意義。”他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兩點:讓自身充滿幸福和成就感,同時也為他人帶來快樂和幸福感。我們積極救治癌癥患者,讓他們高質量地生活,就可以幫助他們去實現人生意義。
今年年初,國家癌癥中心赫捷院士和陳萬青教授在《柳葉刀-全球健康》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顯示,因為可控致癌因素導致癌癥死亡比例上,廣東省居全國第二,49.7% 的癌癥死亡是由于可控致癌因素導致,其中男性癌癥上,排名全國第一,56.4%;女性排名第九,為 36.3%
從事某些職業的人員,由于工作過程接觸化學或物理致癌因素而發生的癌癥,稱為職業性癌癥。4 月 7 日是世界衛生日,我們就來聊聊工作環境與職業性癌癥的關系,同時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盡量避免職業性癌癥的發生
廣州泰和腫瘤醫院(以下簡稱 GCCC)瓦里安 ProBeam? 質子系統的核心部件——超導回旋加速器,已于 2020 年 9 月 29 日 – 10 月 1 日期間成功吊裝。此舉意味著 GCCC 的質子治療系統建設進入一個全新階段,讓質子治療造福粵港澳大灣區廣大患者的夢想正一步步實現。